Artwork

Kandungan disediakan oleh 评论. Semua kandungan podcast termasuk episod, grafik dan perihalan podcast dimuat naik dan disediakan terus oleh 评论 atau rakan kongsi platform podcast mereka. Jika anda percaya seseorang menggunakan karya berhak cipta anda tanpa kebenaran anda, anda boleh mengikuti proses yang digariskan di sini https://ms.player.fm/legal.
Player FM - Aplikasi Podcast
Pergi ke luar talian dengan aplikasi Player FM !

【财经拆局】「财仔」执笠银行数目大减 本地贷款差过08金融海啸

 
Kongsi
 

Siri yang diarkibkan ("Suapan tidak aktif" status)

When? This feed was archived on May 25, 2024 06:36 (9d ago). Last successful fetch was on April 23, 2024 22:38 (1M ago)

Why? Suapan tidak aktif status. Pelayan kami tidak dapat untuk mendapatkan kembali suapan podcast yang sah untuk tempoh yang didapati.

What now? You might be able to find a more up-to-date version using the search function. This series will no longer be checked for updates. If you believe this to be in error, please check if the publisher's feed link below is valid and contact support to request the feed be restored or if you have any other concerns about this.

Manage episode 413963157 series 2296110
Kandungan disediakan oleh 评论. Semua kandungan podcast termasuk episod, grafik dan perihalan podcast dimuat naik dan disediakan terus oleh 评论 atau rakan kongsi platform podcast mereka. Jika anda percaya seseorang menggunakan karya berhak cipta anda tanpa kebenaran anda, anda boleh mengikuti proses yang digariskan di sini https://ms.player.fm/legal.

面对北京不断要求「说好香港故事」,特区政府现在已经变得对回应负面报道是惯性的「严词反驳」:《基本法》23条有保安局牵头反驳队;航运中心跌出全球十大就有运输及物流局连日以歪理反驳;「金融中心遗址论」就由金管局及证监会高层接力反驳资金流出。金管局总裁余伟文近日在论坛称,最近仍听到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衰落、资本流出本港等声音,不过他指出过去5年间,本港存款每年都有增加,累计增加21%说明资本流出香港并非事实。

财金官员近日不断强调香港存款持续增长,认为是资金流入象征,但这点我已经多次强调是谬误:香港存款高峰期是在2020年底,当时迫近16万亿港元,之后多年一直未能重回高位,难道以此论证资金一直在撤走?而且过去两年因为联储局激进加息行动,银行提供高息抢存款,市民只是将资产配置由股市楼市改投到定期存款,这才是令整体存款上升主要原因,官员用来作证明资金流入显然并非事实。

0422 COM-PO 1.jpg

与存款增加相比,本地整体贷款持续转弱,才是真正应该令财金官员需要担心,可惜执笔之时仍未见财金官员「瞓醒」。银行一向称为「百业之母」,贷款正是为各行各业提供「放水」,但由金管局数据显示,整体贷款在2022年第四季已开始转弱,在2023年「一切复常」的时间,除了一月分录得轻微升幅外,其馀月份全面呈现下跌趋势,而且踏入2024年,贷款更是加快下跌,一月及二月分别下跌3.4%3.9%,为2022年初以来最大跌幅,而且下跌周期之长,已经超越2008年金融海啸时间,再倒数就要去到9803年香港历来最长的通缩周期。

0422 COM-PO 2.jpg

0422 COM-PO 3.jpg

银行业一般会在年初批出大量贷款,但现时高息环境不利融资需求,事实上香港银行业贷款在今年开局维持疲弱,金管局数据显示,2月年度化贷款增长率为负11.5%,连续11个月下挫,撇除去年和今年农历新年假期在不同月份的因素,今年首两个月年度化贷款亦降10.9%,跌幅较1月份的9.7%加剧。翻查年度数据,202223年全年贷款分别按年下跌3%3.6%,是2003年以来首度出现连续两年下跌,可见贷款是陷入明显结构式收缩。

对市民来说,「有得借唔借」恐怕原因只有两个:1. 「躺平」--眼前经济不景,无论投资或消费决定都会押后;2. 「还得到先好借」--基于个人负债已经相当严重,即使银行愿意继续放贷,根本已经难以负担利息开支。而对企业来说,利率高企令贷款意欲审慎,加上部分上市公司会在三月份年结,可能为「做靓」年报数据而趁机减债,预料短期内贷款需求维持疲弱。

「财仔」难捱执笠 持牌银行数目减少近一成

传统理论,结业执笠潮是有利俗称「财仔」的财务公司业务扩张,但实际上财仔生意同样受打击。据公司注册处数据,2023年持牌放债人数目按年减少144间,至2270间,今年2月份,再进一步减少至2248间,即累计减少166间,总数是2018年以来最少。

0422 COM-PO 4.jpg

业界人士指出,大量中小企老板同时身负银行和财务公司债项,高息环境下无力偿还唯有宣布破产,而楼价尽管在撤辣后一度出现「小阳春」,但不少成交单位仍录得大幅蚀让,楼价自高位仍回落逾两成,意味着欠债人被收楼后,银行和财仔取得的抵押品,价值亦要输两成,最终欠实力的放债人被迫退出市场。

有放债人业内人士透露,大量财仔营运规模较细,事事经人手处理,难以节省成本,但同时面对经济下行的不利因素,贷款坏账风险愈来愈高,部分大额损失是由于商业物业价格及小巴的士车辆牌照价格快速贬值,在抵押品价格大幅下挫,对二、三线财务公司做成严重打击,部分因此选择退出市场,估计今年不排除更多小型财仔会结业。

0422 COM-PO 5.jpg

「财仔」经营固然困难,即使是本地持牌银行数目亦出现锐减,金管局数据显示,银行数目由2019164间,降至今年二月只馀下150间,即是五年减少了14间银行,减幅近9%,当中全数是在境外注册银行。由媒体报道可见,撤走的全数是欧资印度及澳洲银行,可见银行业经营环境绝非想像中理想。

结业执笠潮恶化加速破产宗数 金管局料银行坏帐比率续升

必须指出﹐香港银行经营状况仍然是相对稳定,银行总资本比率在2023年底处于21.1%的高位,远高于8%的国际最低标准,银行净息差亦在美国加息效应下,由两年前不足一厘,跳升至去年中一度达1.8厘水平,理论上有利银行经营。

0422 COM-PO 6.jpg

但令人忧虑是执笠结业潮加剧,势必令银行信贷质素被拖累。本港破产数字继今年一月按年增长五成后,三月个人破产申请宗数按月再次回升至783宗,是去年11月以来最多,按月升20.8%,按年升2.8%。首季总计更达2184宗,增加近两成。同一时间强制公司清盘呈请69宗,按年增加40%,创20099月金融海啸以来新高,总结全季为189宗,为2009年第3季以来最多,按年增加28%

信贷资料机构环联指,由去年第四季开始,贷款拖欠情况有少许响起警号,特别是循环贷款的拖欠率按季显著增长。至于公司强制清盘呈请升至15年来高位,不过同期失业率未见急升,反映结业问题不在大企业,而是集中于中小企,相信在疫后剩馀资金不是太多,银行信贷未如大企业宽裕,抗压能力较低,一旦业务出现问题便很容易清盘结业。

值得注意是在疫情期间,为了防止出现倒闭裁员潮,政府透过按揭保险公司提供「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下的八成及九成信贷担保产品。不幸地,疫后经济复常不似预期,中小企生意不景,影响资金周转,担保计划的坏账率创新高。去年底两项产品的累计坏账率分别增至4.09%及1.76%,后者更是九成信贷产品推出四年多以来的历史高位。

现实是银行贷款组合的资产质素于2023年下半年稍微转差,去年底银行「特定分类贷款比率」(即问题贷款)由年中的1.5%升至1.56%,金管局更表明未来比率或仍有上升压力。

显然目前银行遇到是一个两难问题:贷款需求疲弱将直接削弱银行盈利能力,但同时间宏观经济数据未见起色,审批贷款亦要担心未来会否构成问题贷款。或许真正关键仍在楼市特别是按揭贷款需求,不过由财政预算案全面撤辣引起的「小阳春」似乎已告一段落,加上美国利率可能有不减反加的风险,由近期多间大型银行削减按揭现金回赠,审批时间亦有所延长,反映银行开始收紧了按揭贷款的审批,以未来息口仍高企一段时间,市民入市要量力而为。

- 颜宝刚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continue reading

14 episod

Artwork
iconKongsi
 

Siri yang diarkibkan ("Suapan tidak aktif" status)

When? This feed was archived on May 25, 2024 06:36 (9d ago). Last successful fetch was on April 23, 2024 22:38 (1M ago)

Why? Suapan tidak aktif status. Pelayan kami tidak dapat untuk mendapatkan kembali suapan podcast yang sah untuk tempoh yang didapati.

What now? You might be able to find a more up-to-date version using the search function. This series will no longer be checked for updates. If you believe this to be in error, please check if the publisher's feed link below is valid and contact support to request the feed be restored or if you have any other concerns about this.

Manage episode 413963157 series 2296110
Kandungan disediakan oleh 评论. Semua kandungan podcast termasuk episod, grafik dan perihalan podcast dimuat naik dan disediakan terus oleh 评论 atau rakan kongsi platform podcast mereka. Jika anda percaya seseorang menggunakan karya berhak cipta anda tanpa kebenaran anda, anda boleh mengikuti proses yang digariskan di sini https://ms.player.fm/legal.

面对北京不断要求「说好香港故事」,特区政府现在已经变得对回应负面报道是惯性的「严词反驳」:《基本法》23条有保安局牵头反驳队;航运中心跌出全球十大就有运输及物流局连日以歪理反驳;「金融中心遗址论」就由金管局及证监会高层接力反驳资金流出。金管局总裁余伟文近日在论坛称,最近仍听到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衰落、资本流出本港等声音,不过他指出过去5年间,本港存款每年都有增加,累计增加21%说明资本流出香港并非事实。

财金官员近日不断强调香港存款持续增长,认为是资金流入象征,但这点我已经多次强调是谬误:香港存款高峰期是在2020年底,当时迫近16万亿港元,之后多年一直未能重回高位,难道以此论证资金一直在撤走?而且过去两年因为联储局激进加息行动,银行提供高息抢存款,市民只是将资产配置由股市楼市改投到定期存款,这才是令整体存款上升主要原因,官员用来作证明资金流入显然并非事实。

0422 COM-PO 1.jpg

与存款增加相比,本地整体贷款持续转弱,才是真正应该令财金官员需要担心,可惜执笔之时仍未见财金官员「瞓醒」。银行一向称为「百业之母」,贷款正是为各行各业提供「放水」,但由金管局数据显示,整体贷款在2022年第四季已开始转弱,在2023年「一切复常」的时间,除了一月分录得轻微升幅外,其馀月份全面呈现下跌趋势,而且踏入2024年,贷款更是加快下跌,一月及二月分别下跌3.4%3.9%,为2022年初以来最大跌幅,而且下跌周期之长,已经超越2008年金融海啸时间,再倒数就要去到9803年香港历来最长的通缩周期。

0422 COM-PO 2.jpg

0422 COM-PO 3.jpg

银行业一般会在年初批出大量贷款,但现时高息环境不利融资需求,事实上香港银行业贷款在今年开局维持疲弱,金管局数据显示,2月年度化贷款增长率为负11.5%,连续11个月下挫,撇除去年和今年农历新年假期在不同月份的因素,今年首两个月年度化贷款亦降10.9%,跌幅较1月份的9.7%加剧。翻查年度数据,202223年全年贷款分别按年下跌3%3.6%,是2003年以来首度出现连续两年下跌,可见贷款是陷入明显结构式收缩。

对市民来说,「有得借唔借」恐怕原因只有两个:1. 「躺平」--眼前经济不景,无论投资或消费决定都会押后;2. 「还得到先好借」--基于个人负债已经相当严重,即使银行愿意继续放贷,根本已经难以负担利息开支。而对企业来说,利率高企令贷款意欲审慎,加上部分上市公司会在三月份年结,可能为「做靓」年报数据而趁机减债,预料短期内贷款需求维持疲弱。

「财仔」难捱执笠 持牌银行数目减少近一成

传统理论,结业执笠潮是有利俗称「财仔」的财务公司业务扩张,但实际上财仔生意同样受打击。据公司注册处数据,2023年持牌放债人数目按年减少144间,至2270间,今年2月份,再进一步减少至2248间,即累计减少166间,总数是2018年以来最少。

0422 COM-PO 4.jpg

业界人士指出,大量中小企老板同时身负银行和财务公司债项,高息环境下无力偿还唯有宣布破产,而楼价尽管在撤辣后一度出现「小阳春」,但不少成交单位仍录得大幅蚀让,楼价自高位仍回落逾两成,意味着欠债人被收楼后,银行和财仔取得的抵押品,价值亦要输两成,最终欠实力的放债人被迫退出市场。

有放债人业内人士透露,大量财仔营运规模较细,事事经人手处理,难以节省成本,但同时面对经济下行的不利因素,贷款坏账风险愈来愈高,部分大额损失是由于商业物业价格及小巴的士车辆牌照价格快速贬值,在抵押品价格大幅下挫,对二、三线财务公司做成严重打击,部分因此选择退出市场,估计今年不排除更多小型财仔会结业。

0422 COM-PO 5.jpg

「财仔」经营固然困难,即使是本地持牌银行数目亦出现锐减,金管局数据显示,银行数目由2019164间,降至今年二月只馀下150间,即是五年减少了14间银行,减幅近9%,当中全数是在境外注册银行。由媒体报道可见,撤走的全数是欧资印度及澳洲银行,可见银行业经营环境绝非想像中理想。

结业执笠潮恶化加速破产宗数 金管局料银行坏帐比率续升

必须指出﹐香港银行经营状况仍然是相对稳定,银行总资本比率在2023年底处于21.1%的高位,远高于8%的国际最低标准,银行净息差亦在美国加息效应下,由两年前不足一厘,跳升至去年中一度达1.8厘水平,理论上有利银行经营。

0422 COM-PO 6.jpg

但令人忧虑是执笠结业潮加剧,势必令银行信贷质素被拖累。本港破产数字继今年一月按年增长五成后,三月个人破产申请宗数按月再次回升至783宗,是去年11月以来最多,按月升20.8%,按年升2.8%。首季总计更达2184宗,增加近两成。同一时间强制公司清盘呈请69宗,按年增加40%,创20099月金融海啸以来新高,总结全季为189宗,为2009年第3季以来最多,按年增加28%

信贷资料机构环联指,由去年第四季开始,贷款拖欠情况有少许响起警号,特别是循环贷款的拖欠率按季显著增长。至于公司强制清盘呈请升至15年来高位,不过同期失业率未见急升,反映结业问题不在大企业,而是集中于中小企,相信在疫后剩馀资金不是太多,银行信贷未如大企业宽裕,抗压能力较低,一旦业务出现问题便很容易清盘结业。

值得注意是在疫情期间,为了防止出现倒闭裁员潮,政府透过按揭保险公司提供「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下的八成及九成信贷担保产品。不幸地,疫后经济复常不似预期,中小企生意不景,影响资金周转,担保计划的坏账率创新高。去年底两项产品的累计坏账率分别增至4.09%及1.76%,后者更是九成信贷产品推出四年多以来的历史高位。

现实是银行贷款组合的资产质素于2023年下半年稍微转差,去年底银行「特定分类贷款比率」(即问题贷款)由年中的1.5%升至1.56%,金管局更表明未来比率或仍有上升压力。

显然目前银行遇到是一个两难问题:贷款需求疲弱将直接削弱银行盈利能力,但同时间宏观经济数据未见起色,审批贷款亦要担心未来会否构成问题贷款。或许真正关键仍在楼市特别是按揭贷款需求,不过由财政预算案全面撤辣引起的「小阳春」似乎已告一段落,加上美国利率可能有不减反加的风险,由近期多间大型银行削减按揭现金回赠,审批时间亦有所延长,反映银行开始收紧了按揭贷款的审批,以未来息口仍高企一段时间,市民入市要量力而为。

- 颜宝刚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continue reading

14 episod

Semua episod

×
 
Loading …

Selamat datang ke Player FM

Player FM mengimbas laman-laman web bagi podcast berkualiti tinggi untuk anda nikmati sekarang. Ia merupakan aplikasi podcast terbaik dan berfungsi untuk Android, iPhone, dan web. Daftar untuk melaraskan langganan merentasi peranti.

 

Panduan Rujukan Pantas

Podcast Teratas